位置:山西省·宁武县·东寨镇·芦芽山·王化沟
概述:在山西省宁武县东寨镇25里处的芦芽山深处,有一座名叫王化沟的小山村,村庄顺崖就势而建,从谷底仰望,好似空中楼阁。王化沟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有特色的建筑,在近几年渐渐出名。
一、山环水绕的古村风貌
多山多林、奇异灵秀的宁武县是山西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宁武县东寨镇25公里处芦芽山深处,80多万亩原始次生林海内藏匿了一处村落——“王化沟”村。整个村位居于半山腰上,顺崖就势而建,从谷底仰望,好似空中楼阁,被人们形象地传称为“悬空村”。
二、奇特的村落结构
“屋在天边住,人从壁上来。侧身一回顾,妙镜豁然开。”
(1)悬空古村——房在半山腰 街在栈道上
整个村子面向峡谷,房前无院,只有一条走廊。各家走廊之外多用木料横竖组合,悬于空中,铺就木板,这便是村中唯一长约不到1公里的道路,也是连结每户贯穿全村的路。路的里侧是山坡土地,而外侧则是由圆木搭的空中栈桥,下方有立木支撑形成了罕见的“空中栈道”景观。
(2)木石结构,构筑坚固家园
整个村子面向峡谷,房屋依崖就势,高低错落,坐北向南,避风向阳,前半部分多以木柱支撑,悬空而建。因山腰悬崖空间狭窄,房屋后部坐落在崖石上,前半部则悬空而建,下面以竖立在天然石壁上的大木柱支撑,至今仍有清代建筑完好无损地保存着。
房屋的建筑,多以石头和木材为主。
村中户户相连,房屋多以石头和木材为主,院墙和房基是石头垒的,但梁柱、檐脊、门窗全是木头的,不少房屋窗户还是木头窗棂糊着窗花纸,村里随处可见整垛整垛的圆木。
三、悠久的村落历史
悬空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无法考证确切的历史缘由和年代。
据村里老人们讲,早在清乾隆年间,也有争论说是明洪武年间的,他们的祖先为躲避灾难和战事,来到这人迹罕至的宁武大山深处,选择了这块远离尘世、山清水秀之地,在半山腰上,挨着溪水的源头建起了这处自在和宁静的家园,迄今几百年代代相传,自得其乐。
四、逍遥自在村落人家
“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村落人家——活在悬空处 生在逍遥中
幽静山谷中的“悬空村”,犹如南方的吊脚楼群,构成一幅别致的山野幽居图。置身石屋楼阁,凭栏放眼,沧海绿浪,满目碧野。每逢雨雪之后,“悬空村”更是万里云雾、银海茫茫,蔚为壮观。几百年来,人们在海拔约2300多米高山的半山腰,背倚悬崖,面临深渊的绝壁上自在生活。
人口现状:在这个只有13户人家的隔世家园里,现仅生活着三四十口人,和如今大多数农村一样,村子里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谋生去了。
生活方式:村民的生活方式比较传统,睡火炕,烧木薪,靠山吃山,石碾石磨,肩挑背扛,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大牲畜,村里的生活必需品都是靠骡马运送的。
经济来源:上山放牧、种地,刨点药材,采点蘑菇,搞点山货,换取油盐酱醋。
生活环境:王化沟村里莜面、豆面和土豆是村民们的主要食物。村中一眼山泉,长流不断、清澈甘甜,是全村日常生活的唯一水源。
建在悬崖绝壁边上的骡、马、牛、羊、猪圈,虽然不像住人的屋子讲究,但也都经过精心策划,合理布局,这样牲口不至于掉入万丈深渊。
五、逐渐消失的乡村情怀
悬空村的人有着与外世隔绝的随和、朴拙。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缺乏经济来源,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只剩下20多名老人留守,加之房屋年久失修,这座被人们称为“悬空村”的古村落几近消亡,我们失去的,将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民风和罕见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由于人口、牲畜不足,全村约700多亩的可耕山地,已有200多亩近乎荒废。
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的婚姻问题、孩童的教育问题,更多村民都搬到镇上居住。今天的王化沟村,只剩下了老人、妇女和孩子,即便有后人在此生活,也不会延续过去的生活方式了,而延续了几百年的村落,也将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曾经的记忆。
六、未来,留给我们的会是什么?
“悬空村”这种类似于陶渊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城市化的现今,在旅游业急速发展的今天,还能留存多久?
七、古村落旅游保护开发
1、落实村落保护,合理性开发
近些年,当地政府逐渐加大对古村落的保护和维修力度,随着“悬空村”知名度不断扩大,游客纷至沓来,许多村民也回迁居住,“悬空村”逐渐再现往日生机。
2、推动旅游开发,保留原生态文化
考虑村落的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保护“悬空村”特色村落格局及建筑形态,适当开发旅游,以精品农家乐、特色民宿解决农民当地就业,利用周边资源,适当引入其他旅游新业态。
3、精品带动,拉动县域经济。
基于宁武县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厚的文化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规划旅游环线,连通宁武县众多的旅游景点。如在悬空村一带,可顺便游览:万年冰洞、悬崖栈道、清真山、支锅奇石、悬空寺、汾河源头、雷明寺、情人谷、马仑草原等。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