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40岁至60岁中老年人成为财富的最大拥有者。这群人有这样一个特点,虽然事业上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却有60%以上的人处于生理或者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传统意义上的医疗保健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部分富有族群的需求。于是人们对休闲、养生、健康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健康养生旅游已成为保持人们身心休闲保健的文化形态。养生通常被定义为:“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大自然中的日月经天现象,常常启发人们师法自然,回归自然,“养生旅游”产品也应运而生。
回归自然,休养生息,能在现代旅游产业发展中融入健康养生的元素,把休闲、养生、健康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是健康养生旅游的发展方向。同时,健康养生旅游内容丰富、产业链长、涉及中医、环境、道教、文化与养生等多个行业,目前,利用药理知识,医疗原理,制作饮茶、药浴、药膳等产品,泡温泉,做SPA等活动,在国内受到普遍推广,国内多个省市都打出中医药养生的招牌。
伴随都市人越来越重视顺应时节调养身心,各地都纷纷抓住时机,挖掘相关旅游资源,开辟“养生旅游”线路,一些旅游线路中加入了食药膳、听讲座、请名医问诊把脉的食饵养生行程;部分景区也积极开发本地得天独厚的生态养生资源,带领游客游览负氧离子丰富的景点,到长寿乡探秘,或者干脆在佛教圣地听禅,道家灵山悟道,练太极武术,赏灵山秀水,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这些“养生游”产品在近几年逐渐受到中老年人群和生活压力大的白领人群青睐,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养生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发展的新时尚,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已进入许多景点规划建设内容。从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中,已经明显可以感受到中医药产业的辐射效应。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人对养生旅游这一概念很陌生,什么是正确的养生旅游?养生旅游属于旅游业与养生学交叉的领域,实际上就是建立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基础上,结合观赏、休闲、避暑、避寒、康体,游乐等形式,通过旅游活动来调畅气血、和悦情志、锻炼体魄,以达到健身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怎样利用资源基础,形成养生的方式,转变为游憩活动,是养生旅游开发的关键。养生旅游的产品开发要明显突出多样性与丰富性,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
中医文化与养生旅游相结合,可以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中医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可以充分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资源。历代涌现出的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名医,形成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千金方》、《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还有颇具中国特色的药铺、药工手艺,这些都为中医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一定载体与依托。游客不仅可以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地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通过药坊、药工手艺等深入感受栩栩如生的中医药历史场景。
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是中国特色的旅游方式,要充分认识其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将成为旅游环境容量分流、挖掘旅游资源内涵、实现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举措。目前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还只是新生事物,是中医药的副业,还没有作为主体业务。
在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中,要合理地让中医药院校与旅游局等旅游部门、人文景点(如博物馆)等相关单位挂钩,共同发展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市场。并把中医药农业、中医药工业、中医药商业与旅游业的各种配套设施和项目联系起来,成为中医药行业和旅游业的共识,为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的发展做好思想观念上的准备,打下舆论基础。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