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
今年5月24日,国家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14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蓝皮书对2013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以及港澳和内地的289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宜居城市竞争力、宜商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根据报告,2013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广州、北京、苏州、天津、佛山、澳门。下面是主要榜单的排名情况:
虽然报告中整体城市竞争力水平较去年略有上涨,但是若将各项竞争力水平的最高值1视为理想城市的标准,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城市与理想城市的状态相距甚远,各项竞争力指数均值多在0.4以下,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仍任重而道远。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期,暴露出一些重要问题亟待解决:雾霾和高房价成为突出难题,宜居城市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依靠土地和税收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难以为继,宜商环境建设刻不容缓;创新能力不足,知识经济不发达,知识城市建设步伐缓慢;社会转型期问题、矛盾突出,和谐城市的长效机制建设任重道远;城市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制度框架亟待建立;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逐渐消亡,文化城市建设欠缺力度;城乡差距长期存在,二元结构亟待破解;信息城市建设刚刚起步,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有待加强。
报告还从国内外城市中选择16个标杆和最佳案例以指导理想城市的建设,分别是: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国际标杆墨尔本,国内案例珠海;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国际标杆新加坡,国内案例香港;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国际标杆伦敦,国内案例杭州;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国际标杆柏林,国内标杆厦门;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国际标杆伯克利,国内案例黄山;多元一本的文化城市国际标杆巴黎,国内案例上海;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国际标杆杜塞尔多夫,国内标杆深圳;开放便捷的信息城市国际标杆东京,国内案例广州。
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
什么是城市旅游竞争力?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在旅游资源、城市地理区位、自然经济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相对比较优势。随着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日益强化,研究我国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对于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升城市旅游发展空间、防止无序过度的旅游资源开发、保证城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囊括了多份榜单,但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份官方的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排名榜单。我们可以从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中一窥究竟。
在2012年7月王琪延教授的《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一文中,对国内293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得到了相关国内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下面是榜单排名前十的情况:
第一类城市包括23个地级市,占城市总数的7.8%。包括了4个直辖市。13个副省级市,余下有3个省会城市,3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第一类城市旅游竞争力总得分的均值为76.56。第二类城市包括61个地级市,2个副省级市,8个省会城市,17个中型城市,16个小型城市,占城市总数的20.8%。第二类城市旅游竞争力总得分的均值为55.5l。第三类城市包括了209个城市,数目较多。占总数的71.33%。但是只包括了3个省会城市,17个中型城市。余下还有41个小型城市。
由以上分类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类城市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和出色的旅游服务,交通位置优越,投入产出的效率平均水平较高,是旅游竞争力成熟的“明星旅游城市”,其旅游业发展程度无论从行业实力还是经济社会环境支持力上都趋于成熟。
第二类城市各项指标都处于中间水平,具有旅游竞争力潜力。应充分挖掘市场潜力。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三类城市数量较多,基本分布在中部与西部地区。但总体来说这些城市经济的总体水平较低,综合旅游优势较差,城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不强,在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麟德观点
对比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榜单可以看出,基本上城市经济的综合发展,决定了城市旅游发展的水平: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越强,其城市旅游功能就越完善,城市旅游发展水平就越高,这是由城市经济发展能够提供多样化城市旅游功能的特点所决定的。有些城市虽然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局限于基础配套设施、交通建设以及区域经济的落后,城市旅游功能不能够得以最大化地实现,因此,就目前中国城市建设的步伐来说,城市旅游的发展,更大程度依赖于城市经济及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