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质公园探析系列第三篇,麟德将为读者带来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案例剖析。与上一篇中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相比,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又有怎样的不同呢?请诸位读者随麟德一起,走进王屋山-黛眉山。
一、案例概况
● 位于太行山南麓,分别位于济源市和洛阳市新安县内。
● 景区总面积986km2,核心景区面积273km2,有王屋山、黛眉山、黄河峡谷三个地貌单元组成。
● 以裂谷构造、地质工程景观为主,以典型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景观、地质地貌景观为辅,与生态人文相互辉映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 以地质景观的丰富和齐全著称于世,被誉为“天然地质史书”
二、公园一览
王屋山因“愚公移山”而闻名,山势雄健,颇具阳刚之气;黛眉山因商汤黛妃得名,山水秀丽,深得阴柔之美。两山隔黄河而峙,深得阴阳相合的韵味。
图1 园区与景区分布图
1、王屋山概况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40km处,区内峰峦叠翠,气壮势雄,誉满中外的《愚公移山》故事就在这里发生。是中国九大名山之一,汉魏时期更被列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主峰天坛山海拔1715m,是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
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是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能够代表本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地质历史。
2、黛眉山概况
位于秦岭和太行山的过渡地带,黄河小浪底水库上游南岸,隶属洛阳市新安县,氛围龙潭峡、荆紫山、黛眉山、青要山和万山湖5大区域,是一座以沉积构造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地质灾害遗迹、典型矿产和水体景观等相互辉映为特色的地质公园。
龙潭峡景区为黛眉山的主要景区,是世界罕见的U型峡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评价其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
3、黄河三峡概况
河南济源黄河三峡景区乃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热点景区、小浪底之精华景区。景区位于小浪底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40平方公里。地处北部山岳旅游带与南部黄河旅游带(三点一线)的水陆接合部、国家级风景区王屋山、小沟背景区与小浪底游线的枢纽地段。
三、发展历程
公元2005年王屋山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公元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宣布:中国王屋山—黛眉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以本届第二名居泰山之后全票获准通过。
公元2007年6月2日,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揭碑开园。
公元2012年10月,王屋山风景区顺利通过AAAA级风景区复检。
公元2013年1月,黛眉山龙潭大峡谷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
公元2014年8月,黛眉山景区被评定为AAAA级风景区。
公元2014年10月,龙潭大峡谷成为全国21家获得“2014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称号的风景区之一。
四、发展瓶颈
王屋山和黛眉山在发展上,曾经遇到两大瓶颈,两大难关。
1、2005年前后,旅游发展停滞
2003年,王屋山成功申报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黛眉山成功申报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但由于种种因素,王屋山和黛眉山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后,旅游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甚至陷入停滞。如何拉动王屋山和黛眉山的旅游发展?
由于王屋山和黛眉山隔黄相望,一阴一阳的特殊地理条件,两地提出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策略。两大国家地质公园进行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并获得成功,对两者的发展推动,作用极为明显。在2007年,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揭碑开园,也宣告着这一联合申报的策略大功告成。
2、2010年,旅游发展方向偏差
由于后续开发策略的偏差和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在世界地质公园中期评估评审中,王屋山-黛眉山因盲目进行旅游开发,地质属性被大量弱化,被要求黄牌整改;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陷入了窘境,在2010年前后,遇到了第二个瓶颈。
在严峻的形势下,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及时调整了建设方向和发展策略,重拾地质公园的地质特色,对区域内的地质地貌资源进行深挖,并陆续推出几大拳头地质旅游产品,走上了稳健的发展之路。
五、他山之石
在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之路上,有成功的经验,有错误的教训。勿论成功失败,我们都能够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
经验一:联合申报,拔高资源品级。
自古以来,王屋山以其自身厚重的人文底蕴而闻名于世。相对而言,王屋山的地质特色,则远不如其人文底蕴突出。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的地质属性高度并不足以支撑。
面对困局,王屋山通过打破自身局限,放宽眼光,与黛眉山和黄河河谷联合,将区域地质属性拔高,从而将地区的地质属性定义为“华北地区的海陆变迁博物馆”,成功达到世界级的地质定位。
经验二:找准定位,分清主次发展。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活动一直没有突出“地质”的特色,对地质遗迹属性的提炼不够,主打品牌游离于中原文化、道教文化、小浪底大坝和峡谷瀑布景观上,在宣传和建设上背离了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景区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不少影响。
在调整定位和策略之后,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大力开发地质遗迹属性,对硅化木和铁化木地质遗迹、方山地貌、崩塌岩块的波痕等进行强化和突出,并成功申报区域内的龙潭大峡谷景区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从此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
经验三:梳理权属,明确管理权界
在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中,王屋山开发较早,管理经验较为丰富;而黛眉山开发时间较短,管理经验不足。且王屋山和黛眉山分属不同的城市管辖,分地而治带来的是管理难以达成共识,产权划分混乱。这也在无形中弱化了王屋山-黛眉山为整体的旅游实力,有自废武功的嫌疑。迄今为止,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仍处于各自为政、孤立规划的局面,梳理权属,明确管理权界迫在眉睫。
六、麟德建议
麟德以自身丰富的山地旅游规划开发经验,希望能够为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麟德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 深度提炼地质资源,优先展示地理文化
在地质博物馆、地质科普展示、地质遗迹知识的推介上应更加深入。以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地质公园的科研水平;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旅游景点和科技项目,形成系统的科技旅游开发成果;面向民众加大科普推广力度等手段,深入挖掘景区的地质属性。
2. 深度融合地区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有机结合区域文化和生态环境,尊重地质遗迹原生态的同时,抑制破坏性开发。以文化与地质景观的深度挖掘与融合为景区合理开发的主要导向,保持原始性和探索性的旅游特征,遵循生态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生态经济相结合的开发原则。
3. 设置专属管理机构,行政产权界定明晰
明确地质公园的产权归属,确保地质公园的利益分配合理;管理权由多个具有管辖权的行政区一级政府合作成立专门机构行使,避免一地多管,一地多权。
4. 详细规划有序引导,高端团队运营指导
可邀请专业山地旅游规划团队,制定景区的详细规划,明确景区建设的步骤和可行性;在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王屋山与黛眉山的联动,注重黄河河谷的串联作用。在规划文本的指引下,辅以严格的执行力度,这样才能进入有序系统的开发轨道。
麟德山地旅游小组一直专注于山地旅游规划。通过汲取国内外最优秀的成功案例精髓,在不可复制的成功案例中提取可资利用的概念,结合麟德数百个成功项目的庞大底蕴,打造出具有独特麟德风格的山地旅游规划设计理念。
作为国内第一个联合申报并成功的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成功经验与误区教训,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研讨,学习借鉴。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